首页>热点 > >正文

一座没有桥的古桥——千年古灞桥|短讯

从古至今,灞桥不只是过去的一座桥,一个地名,它更是一本厚重的中国历史书。《乡党带你“桥”》第一期,我们就走进这座没有桥的古桥——千年古灞桥。

06:02

西安的桥是容易被忽视的所在,它们大多质朴、实在,低调得如西安人一般,干事却不声张,只默默坐落于河流之上,任由车水马龙人来人往。西安的桥横跨古今,古时的八水绕长安,怎么少得了桥,如今的三河一山绿道,桥依然无处不在。西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里,从始至终,桥都有它不可缺少的地位。

灞河


(相关资料图)

在西安的东北方向,有这样一个地方,因水而生、以桥为名。两千多年前的霸主秦穆公,功成名就将这里改称为灞桥的时候,应当没有想到历经兴衰荣辱,这里都一直是连接东西方的丝绸之路上的必经之处。古往今来,东出长安,折柳相送,有多少商旅,又有多少离人,在这里的灞柳飞雪中,手持一枝送别的柳条,于灞桥上依依惜别,不舍离去。桥,是故乡的记忆,是故人的牵挂,连接起的,也是商品的交流和文明的融合。

航拍灞河

我们于暮春之时,走进“当秦地之冲口”的古灞桥,早已掩埋于1400年的历史尘埃之中,看不到古灞桥全貌。“1994年的一场大雨冲出的龙头,磅礴大气,犹如真龙再现,让我们得以想见当时整座桥是何等雄伟,桥长约400多米,桥墩由石条砌筑而成,桥墩前后两端均呈尖角状,有分水尖,在每个石墩的上部都安装着雕刻精美的龙头装饰,共80多处,如一艘巨轮跨立于灞河的激水之上。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前往勘查、发掘。考古专家通过论证,证实这是西安隋代灞桥遗址。”西安市灞桥区文化和旅游体育局(文物局)局长吴小进描述着当时古灞桥显露真容的场景,“2004年,这座桥又重现于世人面前,当时在现场发现了11座桥墩,龙头散落,为了保护这座石桥,采取的措施是用沙石就地掩埋,现在我们脚踩的地方就是隋灞桥遗址。”

古灞桥遗址

隋代龙头(灞河桥)

“现场勘查出的各种数据和实物,被第一时间送达相关的科研部门,专家们用计算机三维模拟绘图,他们把龙首和龙身拼接起来的船形巨石按比例绘制出来,果然,一个完整的桥墩呈现了出来。”吴小进介绍道,“这座桥在当时是非常雄伟的,也是当时非常重要的水利工程与交通工程,唐代大诗人王昌龄在其《灞桥赋》中曾描绘过它的宏丽景象,以‘若长虹之未翻’的口吻大加赞赏。”

隋唐灞桥复原图

“灞柳风雪”是关中八景之一,也是灞桥的一大特色,我们现在可以在河的两岸看到随风飘着的柳絮,这个柳絮就是“灞柳风雪”中的“雪”。杨柳依依、飞雪漫天,历代许多诗人作诗来赞美这一胜景。“除过‘灞柳风雪’之外,灞桥区还有一个重要的名片——‘折柳送别’,因为柳树中的‘柳’字谐音为‘留’,表达着对友人的挽留之情,所以在历朝历代都有文人通过写诗来记载着‘折柳送别’的传统,灞桥区作为‘折柳送别’的文化胜地,我们希望在这里打造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上的‘送别胜地’。西安南门有迎宾礼,灞桥区希望打造和挖掘传统文化‘折柳送别’,让传统文化发挥其魅力,重现古代灞河边的胜景。”吴小进介绍,灞桥区接下来将通过“文化+旅游+文物”的方式,做好文旅方面的文章。

古灞桥遗址是否可以重见天日呢?“作为当年的‘全国十大考古发现’之一,从文物保护角度来说,我们暂时是不会展现该文物。”吴小进说道,“但是,我们可以通过‘科技+文物’数字化的方式让文物‘活’起来,目前,我们在做的原创国乐剧《长安踏歌——灞桥》,将在复原的隋灞桥上进行展示,通过这项文化IP的打造让文物‘活’起来。”

灞河两岸

如今站在灞河岸边,环顾四周,看到的不仅有脚下缓缓的流水、空中掠过的飞鸟、远处耸立的白鹿原,一片青山绿水,还有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,平坦宽阔的道路。灞桥已今非昔比,成为了无数西安人安居乐业的首选地。吴小进介绍,“灞桥区是西安老牌工业区,有新兴的科技产业园区;也有美丽的自然风光。春可草莓采摘,夏可帐篷野营,秋有长天碧水,冬能滑雪越野。喜爱田园风光,往东走有洪庆山的农家乐,‘喜得浮生半日闲’,逍遥自在;喜爱人文历史,半坡遗址、老牛坡遗址,带着远古的气息,供你寻找中华血脉的行迹;如果想怀旧,不妨在纺织城的老厂房里走一走,或许耳畔会响起曾经听过的织机的轰鸣声……”

灞河沿岸

流水淙淙,桥唯不变,飞虹一座跨南北,它连接的,既是左岸与右岸,是古与今,你和我,也是生活的过去与现在、时代的发展与进步。如果你路过灞桥,一定要慢下脚步,试着听一听桥下的流水,吹一吹桥边的春风,可能这也是一种与离我们很远的时代,无论古人还是来者的,对话。

策划/出镜:左海茹 | 视频/剪辑:周伟 | 文字:闫含 实习生 王可心 | 航拍/图片:谢伟 | 美工:张亚岚 | 部分素材来源西安灞桥区文化和旅游体育局 | 责编:王远之

标签:

相关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