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>热点 > >正文

百年药铺有情怀 生意经里见仁心-全球新消息

“有情义有担当,无依无傍我自强,集百草要让这世界都香……”千禧年时,电视剧《大宅门》的热播让观众领略到了京城药行白氏家族的跌宕起伏和恩怨情仇,也通过“百草厅”的兴衰一睹其原型同仁堂血雨腥风的创业史。而今享誉世界的“中华老字号”名不虚传,正如荡气回肠的主题曲里所唱的,制药如做人,几代人坚守传承古训,以“同修仁德,济世养生”为使命,秉承“修合无人见,存心有天知”的制药良心,恪守“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,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”的经营理念,才让这块金字招牌几经风雨沧桑屹立不倒。

过去西药短缺,老百姓治病养生离不开药铺,北有同仁堂,南有庆余堂,两家撑起了中药行的半边天。除了这两家,远在宝岛台湾的高雄凤山顺昌中药行也是千百万药铺中的一家,自1936年创立以来,服务邻里街坊,至今历经三代传人。如今的掌门人卢俊钦从小在中药堆里长大,谙熟药膳配方。正所谓药食同源,擅厨事、懂味道的卢俊钦跨界餐饮业,美食界又多了一位研制私房配方的高手。老派人讲究又念旧,《药铺年代》就是他为了留住那些缭绕着治愈气息的氤氲药香而作,记录着流连忘返的旧情怀和运筹帷幄的生意经。《药铺年代》2019年于台湾地区出版,是台湾第一本从传统中药行角度谈时代人情与香料配方的书,去年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推出简体中文版,让更多读者了解了在没有药妆店和西药房的时代,这家走过四分之三世纪的老药铺是如何供养街坊邻里的。

共沐药香的空间

传承千年的中草药因其显著的疗效而令受益者啧啧称奇,神农尝百草、道士葛洪炼丹修行、苏耽橘井泉香传为佳话、孙思邈龙山采药、张仲景坐堂行医……那些妙手仁心、身怀绝技的医生也被百姓奉为神明。当代人虽未有幸目睹见证他们奇迹的时刻,但从古书的记载和道听途说里也略知一二。从采摘到炮制,考验着药师去伪存真、去粗取精的本事,他们的角色无异于为生命把关的门神。在卢俊钦家铺子里,也有一位长期驻守店前的老妇,被孩子们视为“门神”。传统观念的渗透塑造出了富于文化意义的偶像,足以见出大众对中医药怀有的敬畏之心。


【资料图】

药铺里的“神”还不止这一个守护者,在医药资源匮乏的时代,当地人沿袭上古时代的信仰,求医并非直接问诊,而是先去庙里请示神明,现在看来确实荒唐,大有死马当活马医赌一把的意思。他们拿着“神”那里求来的药签,再去铺头抓药。药房师傅根据药签上的编码,翻看所属庙宇手抄本里对应的号,整个操作犹如谍战解密,环环相扣。所有药的配方里都有一味炉丹,说白了就是香灰,微乎其微的计量,就算吃了没有用,也不至于产生副作用,更多的是在寻找慰藉,领一剂安稳。一场病就是人生的转折点,药师只是单纯的执行者,过关与否完全听天由命。

镇店三宝,有砚台、算盘,最关键的少不了石兽的身影。石兽作为图腾的祥瑞之物,可谓天人合一的象征,与此同时也承载着辟邪祛害的美好期待。

当然,店铺生意兴隆靠的不只是这些物化的神灵,还有灵动的小学徒工护佑。他们腿脚功夫了得,被玩伴奉为偶像。阳光充足的房顶布满了橘子皮、荔枝壳,这些外人眼里的废物在药师眼里却是关键配方,但登高爬梯不禁令身材高大的大人为难,因此上房收药的重任就落到了下一代身上。身轻如燕的孩子们把晒药场当成了天然的游乐园,大有武林高手的气势。再者,中医之难不言而喻,古籍经典汗牛充栋,其中的精髓岂止望闻问切所能概括的。古时学医很难出师,除了必要的知识、天分还有积攒的经验,拜师三年只有干粗活的份儿,飞檐走壁也算是对他们的入门考验了。

古老神秘的行当充满了太多迷思,卢俊钦儿时在店里跑堂帮手,无法理解“药忏”到底为何物,直到家人去世,亲临仪式现场,才恍然大悟那沸腾药锅里煮的就是再寻常不过的四物汤(用当归、芍药、熟地、川穹四味药材熬制)。“世上大概很难找到和药铺一样的行业,既要管阳世的生老病死,还要为去世的亲友开药方。”药忏就像奈何桥上的那碗孟婆汤,往生者临终前饮便能进入新的轮回。在人神共处的药铺里,药忏蕴含的人文情怀不仅在于告慰逝者,亦是让生者安心释然。

仁心仁术与人情世故

老辈常念叨的一句话,“真药医假病,真病无药医”。得了病轻则自愈,重则投靠医生,然后就看个人造化了。救死扶伤虽是医生天职,但就算再高明的神医也不敢打保票药到病除。不是所有病都需要看医生,反过来医生也有束手无策的时候,劝导病人放宽心总归百利而无一害。如今医疗资源相较以往越来越丰富,但医患关系却愈发紧张,医疗纠纷和恶性事件时有发生,矛盾冲突层层升级,究竟是什么原因把医生和患者置于对立面,甚至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?

在过去就医不便的时代,医患相处却和谐融洽,有求必应,犹如后天亲人。药铺守店人午夜时分被急促的拍门声惊醒,多是附近邻居患了急症,现场诊断开药,常遇到家属负担不起赊欠费用的情况,先记在账上,总之救命要紧。“人的际遇真奇妙,往前走,别人把你当贵人,转个弯,有人却成为你的贵人。”闽南话里有句口口相传的俗语“先生缘,主人福”,病人眼看生命即将走到尽头,遇到能治好自己病的医生把他从鬼门关救回来,逢凶化吉,这种机缘巧合创造了无数生命的奇迹,可遇不可求。

过去有“包医”生意,相当于现在的VIP医事服务,明码标价,医生跟患者保证药到病除,不好不收费,若治不好再另寻他家,一个愿打一个愿挨,所以不存在医患纠纷这么一说。但有的药铺看准了不差钱的病患求医心切,有的行医者便起了邪念,借此虚张声势开高价,因此卢家祖辈始终对这种行为嗤之以鼻,昧着良心的钱不如不赚。

俗话说同行是冤家,虽然彼此之间存在着竞争,但遇到困难时,还得指着同行伸出援手。卢俊钦儿时向隔壁药铺借黑枣的经历时至今日仍记忆犹新。现在看来平平无奇的黑枣,在青黄不接的时代却是稀罕物,从正规渠道到手绝非易事,中间商哄抬物价,四两黑枣的市价赛过人参。平时交情不多的隔壁老板二话不说爽快答应借药材,可见同行之间也能卸下戒备之心,如此成人之美,同行一来二去变成了老友。互通有无、抱团取暖成为彼此约定俗成的默契,这样也避免了因价格崩盘造成的不必要损失。他们挽救的不只是自家的一单买卖,而是整个行业前行的信心。看清了世间百态,尝尽了人情冷暖,同行间的情谊才倍显弥足珍贵。

后药铺年代的变革

对于中药的疗效作用,古往今来众说纷纭。有关中药的热点话题也隔三差五飞上风口浪尖,近年来,先是新冠疫情让世人见识了中药的神奇,从采摘种植、生产到销售的中医药产业链迅速发展,刘畊宏线上运动直播再次带火了BGM《本草纲目》,总之与中药相关的商业价值持续看涨。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,中药不可避免面临着被社会遗忘的危机,就像人有生老病死一样,店铺也随市场的新陈代谢经历繁荣兴衰。

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台湾地区修订了“药事法”,中药房需有医师执照才能继续经营,这就意味着家族、师徒式的古法传承行之末路。眼看街市上的一间间中药铺凋零,就此歇业还是顺势转型,成为摆在卢家面前的一道难题。“如今,我家的中药铺已渐渐从日常里退位,但那些时代人情与香料配方,依旧可以跟随我们好久好久。”浸淫于一种文化中,骨子里便会散发出与此相契合的气质,长期在药铺里,沾染的药香味就会在脑海中挥之不去,铜制捣药钵、手动制药丸机、脚动研磨机,这些毫无用武之地的老古董时常唤起卢俊钦传承中药文化的使命。

在他看来,中药数千年的历史不能因店铺的关停而销声匿迹。凡事事在人为,作为第三代传人的卢俊钦放不下悬壶济世的情怀,子承父业势在必行。当年父亲受人之托为烤鸭研制内单香料,餐厅因此赚了个盆满钵满,反过来却翻脸抵赖,卢家由于没有和对方签订合约而吃了哑巴亏。事已至此,独乐乐不如众乐乐,卢俊钦在书中将私家药膳配方和熬制方法毫无保留地奉献出来:补血的四物汤、产妇术后调理的七帖生化汤、退烧的犀牛角水、祛风止痛的牛屎膏、治疗烫伤的紫云膏、美容养颜的珍珠玉容散……每一剂配方都有四两拨千斤的疗效。

后药铺年代,依然能从老祖宗留下的智慧中得到启迪。所谓三分治七分养,混合了中药与秘制香料的美味端上了餐桌,自有药膳品牌打造出的食疗盛宴贴合现代人的养生观,沉淀着国人朴素的生活哲学,烟火气十足,温情满满历久弥新。

(原标题:百年药铺有情怀 生意经里见仁心

来源:北京晚报 作者:刘晗

流程编辑:TF065

本网受北京日报报业集团委托,声明如下: 任何媒体、网站或个人在未经北京日报报业集团或本网书面授权的情况下,不得转载、使用、编辑刊登在本网上的文章、文字、图片、视频等内容。版权侵权联系电话:010-85202353

标签: 生老病死 药到病除

相关阅读